close
【採訪.撰文/王志仁】

接代工單台灣和大陸有機會

在能源和資本市場急尋標的之下,美國、德國、日本、中國和台灣等地的新太陽能電池工廠不斷興建,原有工廠也加緊擴張。去年底茂迪廠房失火後,馬上就有國外法人要求到現場了解情況做評估。從益通提交台灣證交所的資料顯示,去年的淨利率在二六%以上,而且多是客戶先付款再取貨,是絕對的賣方市場。以矽晶圓加工而成的太陽能電池,繼晶片之後,再一次改變我們所在的世界。

政策優惠是現階段推廣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動力。透過全額或部分補助安裝費用,以及承諾高價回購多餘電力,德國和日本在過去十年已卓然有成,美國則在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主導下急起直追。德國是目前太陽能電池最大使用國,占全球三九%,日本以三○%排名第二,消耗全球石油二○%的美國,僅占全球太陽能電池使用量的九%,遙遙落後,與一向居科技產品最大市場的地位不符。

反過來看,美國市場存在龐大成長空間,前提是阿諾史瓦辛格的計畫能順利落實,並帶動其他各州跟進。不過,美國在減少傳統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上,記錄並不佳,具體例子是美國政府過去一直推遲採用〈京都議定書〉標準。

從人造衛星、太空船到輸電系統無法觸及的偏遠地區,太陽能電池正一步一步擴大範圍,進入住家、大樓和交通號誌,下一步甚至會安裝在汽車和手機等會移動的工具上,有許多題材可以營造,但基本面仍有限制。

與晶片相比,太陽能電池更像勞力密集行業,透過人工去對準和拚裝,甚至到住家安裝時,也需透過特別訓練的技師來進行。以資本投入來看,一座晶圓廠動輒以十億美元為單位,一座太陽能電池工廠僅需千萬美元。「這是台灣和大陸有機會的原因,在德國和日本做組裝的成本太高,」一位熟悉太陽能電池行業不願具名的創投人士指出,「這個行業的關鍵在轉化率,至於組裝沒有太多秘密,台灣和大陸做的是ODM甚至OEM。」

代工模式類似過去電子業

除了茂迪和益通,台灣至少有五家,已經或即將在今年底前投產,主攻領域也從電池延伸到調節器和上游矽晶圓,布局趨向完整。美中不足之處,是台灣內需市場太小,已裝置量微乎其微,在國際市場被忽略不計,完全走外銷,為國際大廠代工,與過去電子業模式相同。

太陽能電池會不會繼無線區域網路(WLAN)之後,重演另一個台灣業者蜂擁搶進,聯手拿下全球市場,卻造成毛利率重挫的殺戮戲碼?目前要下結論仍太早,因為太陽能電池具備許多電子產品特色,同時也是能源產品,牽涉更複雜的油價、政治和環保議題,變數更多。如果美國和伊朗擦槍走火?如果石油輸出國家組織進一步操縱油價?這些因素都增加太陽能電池的不可預測性。

太陽能成為經濟議題主角

可以確定的是,太陽能電池在產品趨於成熟、有明星公司上市吸引社會關注、以及政策誘因帶動下,銷量和安裝率必然上升,並帶入更多創投資金和創業家進到這個領域,研發新形式和用途的太陽能產品,以及大學開設相關科系和研究所,逐步形成可與石化工業抗衡的產業結構。太陽能電池概念股未必禁得住時間考驗,但太陽能做為經濟議題的時代,無疑已經到來。

【《數位時代雙週》第12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SOgroup 的頭像
    DASOgroup

    大碩研究所/高屏區服務園地

    DASO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