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類群
永不退燒的機械類相關學群正當紅
一年兩兆產值與超優工作機會向您熱切招手中
機械工程為工業之母,在瑞士、德國、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的大學理工學院都是以機械類所為第一入學志願的,所以他們才能輸出最精良的機械設備,賺取高額利潤。相對的台灣長久以來忽略機械領域重要性,導致最多只能做代工命運,但最近已有眾多大企業老闆請求台、清、交、成等校系,多培養機械相關優秀人才,以備眾多業者所需。
近年來,台灣機械業者積極跨足半導體、光電等高科技產業用的機械設備生產,對於台灣機械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機械相關工程人才因此於就業市場變成是急迫需求的人才,其就業的廣泛度不可小覷。我們就以下廣義的機械範圍分類就知道,機械相關工程人才是有多麼搶手了,因為以下分類在在都需要工程師、技術及研發人員等等。
我國廣義的機械範圍分類如下:(參考資料來源:臺灣經濟研究院)
項目 |
範圍 |
金屬製品 |
照相機、望遠鏡、醫療設備、鐘錶、光學儀器、檢驗測試設備等 |
一般機械 |
紡織機械、化工機械、工具機、產業機械、整廠設備、原動機、流動機械、冷凍空調設備、空氣壓縮機、機械元件等,同時亦包括一般家用或辦公用之非電氣機械,如縫紉機及打字機等 |
電氣機械 |
主要指用於電力產生及輸配電用之設備,例如:資訊與通訊產品、家電產品、電子產品、發電機、馬達、變壓器及電路開關等 |
運輸工具 |
汽車、機車、自行車、火車、船舶、飛機等及其附件 |
精密機械 |
照相機、望遠鏡、醫療設備、鐘錶、光學儀器、檢驗測試設備等 |
機械所考試科目主要組合
組別 |
固體力學組 |
系統控制組 |
熱學組 |
流力組 |
設計組 |
製造組 |
考試 科目
|
1.工程數學 2.材料力學 3.動力學 |
1.工程數學 2.控制系統 3.動力學 |
1.工程數學 2.熱力學 3.流體力學 |
1.工程數學 2.熱力學 3.流體力學 |
1.工程數學 2.動力學 3.靜力學 |
1.工程數學 2.材料力學 3.機械製造 |
註:機械學群更詳細投考資料歡迎上網搜尋:TKB數位學堂/大碩研究所/碩士研究所網站
台灣目前機械的工業產值達兩兆,實際上已大幅領先電子、光電與資訊產業了,所以機械學群學生出路倍受佳評與看好中。
組別 |
注重領域 |
業界出路 |
自控組 |
※機電整合 ※精密機械技術 ※光技電構裝技術 ※機器人研發與智慧型控制理論 ※機電整合與智慧控制理論 ※CAD/CAM之整合 |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錸德科技 ※光碟機、主機板、LCD產業 ※研究所、博士班 ※機械技師、機械工程技師 ※普考、高考三級 |
固力組 |
※動力系統技術 ※高速鐵路系統 ※捷運系統 ※複合性材料建構的最佳設計與安全評估、半導體技術發展微機製造、精密微動馬達研究 |
※中國鋼鐵工業 ※工研院 ※大眾捷運局 ※研究所、博士班 ※機械技師、機械工程技師 ※普考、高考三級 |
熱流組 |
※航太科技 ※車輛動力系統 ※電腦散熱片設計 ※能源科技及防火工程 ※熱傳、內燃機引擎之數值模擬 ※葉片式渦流產生器之應用分析 |
※工業研究院 ※漢翔航空工業 ※中油、台電、中鋼 ※光碟機、主機板、LCD產業 ※研究所、博士班 ※機械技師、機械工程技師 ※普考、高考三級 |
機械 製造組 |
※半導體製程技術 ※微成形技術 ※放比加工與難切削材料切削加工之研究 ※CAD/CAM與光電量測系統整合 ※彈性製造系統單元控制器之研究 ※工具機動態分析與控制 ※生產系統之研究 |
※半導體──製程工程師 ※光碟機、主機板、LCD產業 ※全懋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各種製造工廠之生產設備製造 ※如化工、電子、紡織…) ※研究所、博士班 ※機械技師、機械工程技師 ※普考、高考三級 |
機械 設計組 |
※CNC工具機 ※超精密加工與微製造技術 ※精密機械震動 ※噪音防制技術 ※精密元件設計 |
※半導體──設備工程師 ※光碟機、主機板、LCD產業 ※機器人設計製造 ※飛機維修設計製造 ※辦公室自動化機械機構設計 ※研究所、博士班 ※機械技師、機械工程技師 ※普考、高考三級 |
所別 |
人體比喻 |
未來就業趨勢 |
選考優/劣勢 |
補充說明 |
固力 (設計) |
跑跳動作 |
應用力學,所有機械產業都會需要這樣的人才,就業機會廣 |
可報考所學校最多 |
台灣傳統機械系所畢業的大本營: 中鋼、中船及汽車產業
|
控制 |
神經 |
機電整合,熱門科系 這也是為何很多大學的機械系更名為機電系的原因 |
機械的同學對電類科目接觸較少,學習上會比較吃力 |
這是機械所進入高科技產業的機會,但並不是指到高科技產業做電類的事情,而是高科技電子、半導體,前面的部份是電子,後面要實現變成實物的構裝過程,才是機械要負責的部份,兩兆雙星與台灣政府的支持也看的出這部份為何熱門
|
熱流 |
血液 |
※熱力的走向主要有下 1.能源 2.散熱系統 3.燃燒(如:航太) ※流力的走向主要有下 1.壓力、浮力、阻力 2.以上這些東西都與航太、水利、造船有關,但這方面的人力需求相對較少 |
熱流學習上的困難(號稱無字天書) 好上但是就業難的矛盾 |
能源是有『未來性』,但並不是熱門,在台灣真正在做能源『研發』的是少之又少,也因此連帶影響到就業的機會。 熱流目前做的都僅是不斷的實驗與模擬而並非真正核心的研發。 |
機製 |
骨架軀殼 |
機器設備的製造為主;需要實務經驗;可能要與外勞為伍 |
報考學校的選擇性少(國立大學僅台大/台科/北科/中央/成大/雲科/勤益可選擇) |
機製很重視現場實務的經驗,科大的學生比較適合,一般大學生需要花時間去適應 另外要瞭解材料相關學科的知識 |
◎自動控制組
系統控制組在機械系中屬於較偏向應用科學的學門。雖然同學們可能有印象覺得系控組使用的數學好像特別多,其實這是為了使我們己知的理論與實際搭配所必須做的努力。因此系控組的課程很強理論與實際是否切合。
由於控制本身是屬於一種「合成設計」,其應用可涵蓋到各個學門。機械系系控組也因也特別注重對受控物體特性之了解,如何將其物理性質以我們熟知的數學模型表示出來,並給同學建立正確的系統觀念。
研究領域
* 控制理論在製造,熱流與航空系統上之應用
* 機電整合與微處理機控制系統
* 機器人與智慧型控制理論
* 精密系統控制
* 人工義肢與生物感測器
* CAD/CAM/CAE之整合
* CIM系統整合
* 微機械系統
* 隨機控制、適應控制與強韌控制
* 精密機械之量測與控制
* 非線性系統分析、模擬與控制
* 醫學工程研究
* 控制在機械系統應用
* 飛行控制
* 韌性控制
◎機械製造組
機械製造組所涵蓋的領域極為廣泛,除了各種機械製造加工之方法及技術外,製程之控制及製品之材質與材料性質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對於材料基礎知識有必要加強。此外,如何建立一合理化之生產系統並提高生產效率亦是一重要的課題。為使同學能完全掌握機械製造之整體技術,並兼顧理論與實際,在課程規劃上涵蓋材料技術課程、機械製造技術課程、自動化及及生產系統規劃課程三個主要領域,此外並與其他各組相互配合,而走向科技整合的方向。
研究領域
* CAD/CAM與光電量測系統整合
* 彈性製造系統單元控制器之研究
* 電腦整合製造有關軟體之發展與應用
* 材料製程之研究發展
* 精密量測與精密切削技術之研發
* 工具機動態分析與控制
* 金屬成形,模具製造與磨潤
* 放電加工與難切削材料切削加工之研究
* 微機械系統
* 鑄造與焊接技術之研發
* 生產系統之研究
* 磨潤研究
* 機械加工
◎設計組
課程及研究領域包括設計之基礎繪圖與設計原理課程及較高層次之空間設計、機構設計、創意設計、方法論、機光電整合、精密機械、電腦輔助設計、系統整合等,使設計領域更完整及獨立。
研究領域
* 概念設計
* 創意發展與發明
* CAD/CAM
* 機械結構化之最佳化設計
* 機構設計與分析
* 機械元件設計與分析
* 微機械系統
* 機械設計與製造之整合研究
* 實體模型系統在機械設計與製造之應用
* 致動器與感測器之設計與應用
* 電子機械之設計與應用
* 產品設計與方法之研究
* 電腦輔助造形
* 專利分析與迴避設計
◎固力組
課程及研究領域包括結構分析與動力及破壞力學與波動力學、金屬成型實驗與分析電腦與週邊設備相關力學等,以提高系統可靠度,及達成結構完整性為目標。
研究領域
* 結構分析與動力
* 破壞力學與波動力學
* 結構完整性之檢測與評估
* 微機電系統之機械特性
* 金屬成型實驗與分析電腦與週邊設備相關力學
* 結構/系統可靠度分析與安全性評估
* 光測力學及非破壞性檢測
* 振動實驗與分析
* 疲勞分析與防治
* 可靠度工程
◎熱流組
課程及研究領域包括計算流體力學、能源工程與冷凍空調、能源與燃燒研究和電子熱傳冷卻與控制材料處理熱傳、半導體廠務技術、微機械之熱流研究等。
研究領域
* 計算流體力學
* 能源工程與冷凍空調
* 空氣污染防治及廢棄物處理
* 空氣污染警急應變之專家系統
* 污染防治基本量測技術
* 工業燃燒技術之研究
* 旋轉機械之熱流量測技術與控制
* 微機械之熱流研究
* 製造技術相關之熱流研究
* 電子熱傳冷卻與控制
* 材料處理熱傳
* 半導體廠務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