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次貸風暴啟示錄 |
![]() | ||
| ||
香港財經作家楊衛隆先生在今年8月間出版大作,名為「次貸扭曲的世界」,給投資人一個警告:最壞的情況還沒有開始。書中提及,次貸危機是龐大信貸泡沫的冰山一角,美國金融業的禍根不斷,次貸後果其實是經濟大蕭條的前奏。 果不其然,事隔一個月的9月15日華爾街碰到黑色星期一,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美林投資銀行被迫出售予美國銀行、美國國際集團AIG尋求資金融通,震撼全球金融市場,美國道瓊指數下跌500多點,台股也持續下挫。目前的情況難道是應驗了作者的預言?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次貸風暴演變至今,世界各國的投資者損失不貲,得到了慘痛的教訓,這次的風暴,給我們下列啟示。 其一,依據楊衛隆先生大作的第一章「次貸的陰謀論」指出,美國是一個對陰謀論上癮的國家,這回的次貸風暴起因於美國借貸超出負擔,於是想出一個擔保債權憑證(CDO)的點金術,把次貸包裝成高科技產品,由評等機關評為AAA級,然後售予中國大陸、日本、德國、中東等國,而這些國家的投資者買到的其實是BBB級或甚至更低級的垃圾產品。 其二,次貸風暴演變至今,美國金融監理單位難辭其咎。因為早在2006年年末時,次貸風暴即已成形,可是一直至隔年3月新世紀金融公司倒閉,才引起各界廣泛注意,惟當時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還對媒體公開表示,這次次貸風暴與911事件不同,他認為次級抵押信用貸款的風險僅局限於金融市場的某一部分,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有限,也不會蔓延到整個金融系統或其他經濟部門,金融管理部門對於形勢的錯誤判斷,導致其於第一時間沒有祭出強而有力的監管措施,是讓次級房貸加速蔓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三,各國金融業過度介入金融衍生性商品。美國在聯準會連續降息之下,為了提高獲利,華爾街的各大銀行菁英絞盡腦汁設計出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這種高收益伴隨高風險的產品,隨著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全球化而推廣到世界各個角落。基本上,金融衍生性商品是銀行操作高槓桿的工具,衍生性商品的本質係為零和遊戲,表面上看似分散風險,事實上卻是將美國本土風險散布到世界各國的金融市場上,風險依舊存在於全球的金融體系內發酵、擴散。 其四,另有人指出這次次級房貸風暴與巴塞爾的資本協議規定有關,因為根據Basel Ⅱ的精神,各銀行為了要少提列資本,於是透過結構性商品(SIV)把資產由資產負債表內去除,因而演變成次級抵押債券市場過度發展。 其五,次貸風暴造成美國房地產價格下跌,降低美國人民的消費水準,而且打擊全球證券市場,影響世界經濟的成長,其後續值得觀察。 其六,次貸風暴是否演變成金融危機,根據2008年2月5日美國馬里蘭大學與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經濟學家Carmen M. Reinhart 及Kenneth S. Rogoffgai ,發表一篇「美國次貸風暴與二次戰後金融危機的比較分析」所得結論,認為次貸風暴係美國對以前非均衡成長的一種調整,這種風險的釋放有利於經濟體系的長期均衡發展,而次貸風暴對GDP的成長與資本市場的破壞力,遠遠不及金融危機的平均值,所以他們定論,次貸風暴尚不屬金融危機範疇,也不可能演變成全面金融危機。 如果我們把次貸風暴比喻為金融戰爭,無疑的,美國是這次戰爭的唯一贏家,因為當我們看到電視轉播的畫面,除了雷曼兄弟公司職員搬著紙箱沮喪回家的畫面,還有幾個路人對於成立158年的老店關閉表示遺憾之外,我們幾乎看不到美國人的驚恐,卻造成其他國家金融市場的動盪不安。另外當美國財政部部長寶森不認為應該用納稅人的錢來為雷曼兄弟公司解決問題,而坐視其倒閉外,隔天聯準會又提供850億美元金援AIG,又再次證明金融機構太大不能倒的神話(too big too fail)。(作者是土地銀行董事長) 【2008/11/04 經濟日報
未來的四十年就掌握在大學的四年!
1.大碩研究所優惠網頁(不定期特別優惠專案持續發燒中..) 大碩為回饋社會,凡清寒(領有縣市政府低收入戶證明)、殘障(中度以上)學子,一律五折優待,我們真心希望清寒子弟也能享有同齡學子的夢想。 ◎大碩為同學設計的程式捷徑(通通免費使用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