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營收挑戰5,000億,施崇棠在高峰覺悟:華碩還只是二流企業

面對15個事業處,全球6萬名員工,華碩由導入6個標準差展開4步改造,依序分割組織,養成下一波接班人,要在未來3年內分家。

文●曠文琪

「一顆、兩顆、三顆,怎麼不一樣?……」三月二十日,北投的教育中心內,三十三位華碩經理人同時發出了這樣的咕噥聲。放下手上上億的訂單,他們已經花了好幾個小時數著桌上的M&M巧克力。台上的講師說,「你們要先學會定義清楚完整與不完整巧克力的差別,這是你們的第一課。」

數巧克力這麼小的事情,對於營收將邁向五千億元的華碩,卻是一場寧靜革命的重要環節。

這場寧靜革命已經進行將近兩百天了,自華碩位於北投的研發中心起始,分別自東西方向延伸,蔓延到東歐的捷克、中國的蘇州與墨西哥生產基地,牽涉六萬名員工。

華碩這個超大的跨國生產機器,去年吃下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主機板市場,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系統組裝廠,去年營收達三千六百億元,今年可望挑戰五千億元關卡。然而,在業務似乎達到一波高峰的時候,華碩自去年起開始進行四步改造:第一步導入精實六個標準差,讓華碩成為更有紀律的部隊,第二步再造,將組織分割,所有事業群採利潤中心制獨立運作,以強化獨自競爭力,第三步,就是透過各事業群以六個標準差練兵,養成下一波接班人選。第四步,未來三年內,正式將華碩分家。

追逐一流:迎向國際級競爭 組織改革複雜度及規模台灣僅見

在資訊產業競爭最激烈的時候,華碩卻選擇把資源拿來做成效最不容易立見的改革,即使這將讓它流失爭取更多訂單的機會,也在所不惜。「這值得,因為,華碩覺悟的時候到了……」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接受《商業周刊》專訪的時候,說出他最深的隱憂:「我們相信,華碩只是一間二流的公司,總是在救火。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該放棄,追逐一流的可能,再造可以幫助華碩離目標更近。」他目標中的一流,是像奇異(GE)與豐田。

華碩去年年報剛揭曉,稅後獲利達一七三億元,較前年仍成長一四%,但是施崇棠也很清楚,國際級競爭已在眼前,唯有再造才能更穩健,即便二○○二年至今營收複合成長率高達四五%,就算不做,未來三年業績也仍可穩定成長。然而,施崇棠認為,「外界看不到的問題,其實我們自己最清楚。甚至於,我們也不該只相信眼前的表現,這只是假我……」

面對全球六萬名員工,這麼龐大複雜的組織,他知道,這變革對十六歲的華碩有多難。
首先,這是一場革心的革命。華碩以研發設計實力起家,創意強,在製造效率上,卻一直落後鴻海,改革可以提升紀律,但研發創意與紀律兩全的公司卻非常罕見,「尤其要以六個標準差管理創意團隊,受到的反彈更大,」「要聰明的人守規矩,比要笨的人聽話更難。」台大國企系教授湯明哲說。

其次,沒有類似案例可遵循。「論公司複雜度,華碩有十五個事業處,又是品牌與製造兼具,連鴻海都沒這麼複雜。」花旗環球分析師楊應超說。台灣過去沒有這麼大型組織改革的經驗。

驕兵必敗:坦言當年看得太短 汲取挫敗教訓,趁早改變

難、難、難。但華碩技術長吳欽智說,「Johnny(施的英文名)相信驕兵必敗!越站在高峰,越要警惕自省。」

人都容易安於現狀,尤其在成功時。施崇棠會這麼做,其實與二○○二年,華碩成立以來最大一次挫敗有關。那年十二月,華碩召開每年一次的全球業務會議,面對著十多位從各地飛回的業務主管,施崇棠首次低頭道歉。「我看得太短!」

那年,施崇棠白髮增加飛快,華碩淨利從前一年的一百六十億元降到一百億元。

「我有自覺,該把策略做出修正,但卻沒有堅持執行,」施崇棠說。執行什麼?

「確實要求大家真正下去市場觀察,消費者是怎樣評價華碩這個品牌,認為我們值不值得這個價錢!但是大家沒有,所有人太相信過去的成功,沒發現消費者的需求已經變了!」

直到業績陷入谷底,施崇棠才宣示推動「巨獅策略」(領導技術又握有最大市占率),走高價市場、成立副品牌華擎發展中低階主機板市場,幫華碩在二○○三年穩住局面。但那次的險峻經驗,卻是華碩人心中永遠的驚嘆號。

這次的經驗,讓施崇棠更戰戰兢兢,「我更相信改變要趁早!」

二○○五年十月,看著展開來的事業版圖:主機板與繪圖卡、無線網通已世界第一,準系統第二大,筆記型電腦全球第十,但其他業務如手機與數位家電等產品,都還剛起步。

「適者生存」的想法在施崇棠腦中越來越清楚,既然未來是國際級競爭,「那就讓每個事業處獨立成利潤中心,一可以為後續分家做準備,一則可以考驗本身競爭力。」施崇棠隨手寫下了「再造華碩」四字,幾經規畫,在十一月五日,華碩員工就開始上了第一堂課。

如果把當時的發想視為再造起點。再造第一百天,一月二十一日華碩尾牙,施崇棠正式把華碩再造、準穩精速的訊息,傳遞給萬名員工。同時點,華碩六個標準差運動,就在內部如火如荼展開。

施崇棠自己對這一步也是戰戰兢兢,「請您告訴我,為什麼多數人推動六個標準差會失敗?!」決定導入摩托羅拉大學的六個標準差教材後,施崇棠堅持與講師見面,提出了這個問題。

他小心的在天平兩端找尋平衡。「不想大家為紀律而抹滅創意,引入管理方法反而貶低專業,我很怕大家走精去(台語,指走樣了)」。

一月十四日。摩托羅拉的講師,結束一天長達十二小時的課程,他合起厚達五公分的教材,對著台下身價總和超過百億的學生們,流下眼淚。「我從沒看過一個執行者可以這麼有承諾!」

因為這一天,已經是這堂花了十二個週末,總共二十四天課程的最後一日,而講師看到坐在台下的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陪著華碩員工一起聽講,學習如何操作精實六個標準差,同樣的課程重複聽了四遍,心中為之感動。

湯明哲分析,變革管理,最難的是改變員工基本心態,且至少需兩年時間才能見到成果。領導人若能充分投入,成功機會將高很多。

電梯談話:四十五秒溝通 影片傳遞六個標準差精神

三月一日。華碩成立十六年來最大規模的組織改組公告,傳到每個員工的信箱,十五個事業處正式獨立。外資花旗環球與高盛一致評論,這是華碩替未來品牌與代工分家做出準備,並重申買進華碩,表達樂觀評價。

同時點,透過六個標準差的訓練,各事業群努力改善自身體質,氛圍非常積極。華碩亞太區總經理林宗樑主動把這個原理用在業務管理上,設定了三十八個衡量指標。「比如說,得獎數字、維修完成比率、經銷商向客戶推薦華碩產品的比率等,這些都可能是影響華碩業績的不穩定因子,我們要嚴謹掌控。」

主機板設計部門,則導入知識管理系統,試著把更多設計模組化,讓成本的變異性降低。

華碩員工一走進電梯,就看到放映著六個標準差精神的影片,要求大家開發產品或是製造,都要準、省、快。華碩的「電梯談話」,也期許大家搭電梯四十五秒的過程中,可以迅速溝通完一件事情。

一切看起來有好的開始,然而,再造才進入第六個月,第一個嚴峻考驗就出現!

四月初,兩家重量級外資花旗環球與高盛,相繼降低華碩評等,原因是第一季華碩獲利表現將不如預期,比去年同期大幅衰退,甚至連帶拖累第二季。雖然這是受到歐洲環保法規RoHS的拖累,但是看在辛苦的華碩員工眼中,無疑是個挫折。原本以為華碩股價將可以再回到百元的夢想,似乎更加的遙遠。(四月十四日收盤價格為八十九元)。

「這確實對員工心態是很大的考驗,覺得把時間拿來做改革,反而效果更差,倒不如回去拚業績,要大家學習看長不容易,然而,這又是場長期抗戰。」華碩總經理室執行特助張偉明說。華碩手上現有三十個專案,至少要五到六個月的時間才會見效。

辛苦的,還有華碩資深經理吳崇文。四月十五日深夜,他剛從蘇州返回,「 我陪著三十三個黑帶幹部一起把所學導入當地,開了十個專案,包含庫存管理、物流控管都有,」他必須穩定這群黑帶部隊的軍心,因為他們也是華碩最有潛力的員工,是將來準備接掌華碩十五個事業群,未來一年他們卻都將放下手邊工作,全職在華碩做變革。

華碩這場變革儼然是場心智的考驗,考驗這個六萬人的團隊能否堅持下去。若敗,金錢資源損失事小,士氣與文化的衝擊事大。

全心變革:學習看長不容易 要挑戰魔鬼,又不能傷害創意天使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所述,每三個變革,有兩個會失敗。華碩剛變革滿半年,外在競爭者的譏諷也不斷。「做六個標準差,失敗比成功的多,連摩托羅拉的業績還不都上上下下」、「紀律與創意若能共存,三M內部也不會有這麼多的反彈爭議!」要做分家絕不容易,未來如果還是在同一工廠生產,誰會相信?」再造開始六個月之後,施崇棠接受本刊訪談也坦言,「我無法斷言我們絕對會成功。」

但就算如此,華碩做出這個變革絕對值得。

「這場變革,是華碩參加奧運的門票!」湯明哲說。在未來國際化的集團競爭下,華碩必須維持過去的研發力,但要確實把犯錯的可能,一個、一個找出來然後消滅。因為在未來一流對一流的擂台賽中,一個小錯,就會被放大成千萬倍,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相信:魔鬼就在細節中。華碩這次等於是每寸土地都翻起,要挑出魔鬼,但又不能傷害創意的天使。深信以前的成功只是好運,深信永遠有改進的空間。這就是一個自稱還只是二流,而一個後年希望挑戰八千億元營收的企業格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SOgroup 的頭像
    DASOgroup

    大碩研究所/高屏區服務園地

    DASO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